《红旗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黄淦

    发布日期:2018-11-20  点击:[]










    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我与思政教研部全体教师以及各班同学,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阳林州红旗渠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精神,砥砺前行”为主题,将学院思政课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以现场观摩讲解、观看纪录片和话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师生进行了现场教学。

    通过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大家深刻认识到,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干群精神的延伸。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习弘扬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在日后工作和学习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薄弱的力量。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我们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红旗渠,为什么建造红旗渠,以及建造红旗渠的艰难过程。红旗渠纪念馆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红旗渠。第一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第二部分:红旗引领创造奇迹第三部分: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第四部分: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第五部分:继往开来 精神恒。

    在参观纪念馆以及观看话剧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林州人民想水、求水、盼水、找水的急切愿望,明白了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艰难困境。林州人民不惧艰险,在县委书记杨贵的领导下千军万马上太行,战太行,决心要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盛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上一条:《红旗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李淑璠
    下一条:《红旗渠精神永流传》王慧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