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李淑璠

    发布日期:2018-11-20  点击:[]

    红旗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与思政教研部全体教师以及各班同学,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阳林州红旗渠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精神,砥砺前行”为主题,将学院思政课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以现场观摩讲解、观看纪录片和话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师生进行了现场教学。

    通过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大家深刻认识到,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干群精神的延伸。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习弘扬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在日后工作和学习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薄弱的力量。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我们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红旗渠,为什么建造红旗渠,以及建造红旗渠的艰难过程。红旗渠纪念馆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红旗渠。第一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第二部分:红旗引领创造奇迹第三部分: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第四部分: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第五部分: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

    在参观纪念馆以及观看话剧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林州人民想水、求水、盼水、找水的急切愿望,明白了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艰难困境。林州人民不惧艰险,在县委书记杨贵的领导下千军万马上太行,战太行,决心要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林州人民最终实现了千年的夙愿。

    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林州人民奋斗永不止步,梦想从未停歇,林州人民先后完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四部曲。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游览红旗渠景区的过程中,红旗渠壮观的景象真正的震撼到我,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成为了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可以说是信仰的力量成就了红旗渠,如今红旗渠精神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信仰!

    上一条:《红旗渠之行》邹金峰
    下一条:《红旗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黄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