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永流传》王慧园

    发布日期:2018-11-20  点击:[]

    在此之前,我对红旗渠算的上是一点不了解,只知道有一种烟的名字叫红旗渠,自从参加这次实践活动课,我为我的鄙陋无知感到惭愧。这次红旗渠实践活动学习后有些了解,一些心得感悟。

    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观摩红旗渠纪念馆,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千千万万的林县劳动人民,不畏艰险,自力更生,用他们的智慧去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干部人员,技术人员,众志成城,共同对抗旱魔,不屈服,不气馁,团结协作的精神再现。《红旗渠》纪实片和话剧生动再现了林县上下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让我更深切领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字字凝重,这是林县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汇集,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历久弥新。

    走红飘带,水长城。重走红旗渠,来到红旗渠,教师生来到红飘带,先是赞叹红旗渠的地理位置与美景。因为站在这条红飘带上,一脚跨三省,西北是山西,东北是河北,往南望去是河南。走过红飘带,再迈过3千多台阶便来到了“水长城”水渠道,看到这我们更是惊叹于十万大军战太行,苦战十年,创造出的人间奇迹----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走在主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旗渠水,我们无不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克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的壮举!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量!这既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更有执著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这种敢想敢干、艰苦创业的奋战,锻造出林州人的强大基因,正是靠这种精神,谱写了壮丽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四部曲。

    薪火相传,精神永存。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褪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数十万林州人民克服自然灾害、克服政治风波,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是太行儿女以敢于改天换地、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愚公精神一步一步闯出来的。红旗渠建设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伟大创举,红旗渠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朽丰碑。红旗渠精神生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性,体现了 为民和奋斗的核心,是加强新时期党建的活教材。

    上一条:《红旗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黄淦
    下一条:《红旗渠学习心得》17技击班康辰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