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概况 | 通知公告 | 新闻报道 | 科研工作 | 党群工作 | 教学工作 | 制度文件 
 
好书推荐   更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在教学楼30...[详细]
为引导我院学子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激发青年的责任担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具...[详细]
 
当前显示: 首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正文
刘洋《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
2018-11-20 08:50 17体教二班刘洋  审核人: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大家好,我是17级体教二班的班长刘洋,很高兴学院提供的平台让我能够有机会参加本次的活动,参加本次活动人员有老师领导十余人,各班班长组成的队伍三十余人,一路上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展现了“郑大体院的风采”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修养,改变了我的认知……让我学与思相结合,让我认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观摩红旗渠纪念馆,走“红飘带”“水长城”,观看“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表演,观看话剧《红旗渠》、纪录片深刻感受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感悟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一次次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触动。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林县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十万民众上太行,奋斗十年,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难问题,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次日早晨,由校领导老师以及讲解人员参观青年洞,青年洞是近几百人的青年用他们的洪荒之力共同完成了青年洞的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彰显了林县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的品格,不仅有青年洞的浩大,而且有“女子突击队”他们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志,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华章,林县人民多英勇,造就了世界的奇迹,展现了林县自己全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辛苦付出等等的……优秀优秀品质!

一路的学习以及亲身经历来说,我的心得感悟就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这个感人至深的顺口溜是林县党员群众齐心筑梦的最好诠释。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就会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无声无形却强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我要认真学习,努力进取,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积极的锻造自我,向优秀的共产党员靠近学习,增强本人的党性修养,我要更加努力加油!

班级:17级体教二班

姓名:刘洋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刘家明《参观红旗源心得体会》
下一条:《红旗渠精神学习体会》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学习出版社 | 时事报告杂志 |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 党建网 | 思想政治工作网 | 中国文明网 | 河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议使用IE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 豫ICP备15013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