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以课程为基点,开展“豫见中华文明 体会城市文脉”主题教学实践系列活动,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在活动中“豫见中华文明”和体悟河南文化特色。
本学期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读经典 悟原理”原著导读,原著导读活动选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中精心选取与课程章节内容、本学期实践活动主题紧密契合的两篇文献开展导学,兼顾政治高度、思维广度和理论深度,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力量,为下一阶段实践活动践行夯实理论基础。通过“读经典 悟原理”原著导读,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实现价值引领。
第二阶段:“豫见中华文明 体会城市文脉”筹备及展示活动。课程组通过前期筹备,将实践活动主题与体育特色文化、中原文化、家乡特色文化等有机结合,拟定8条选题线路,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拟定线路,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暑假期间收集的特色资源,自选线路开展调研活动。同学们利用手头拍摄工具,通过拍照、视频、记录、画画等方式记录下来,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将所思所学所感所悟,以丰硕的实践活动成果形式呈现出来。
课程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组织同学们在课堂进行作品展示,视角多元、创意无限的VLOG微视频,构图精美、创作用心的绘画作品和剪纸作品,色彩丰富、主题突出的海报与手抄报,数据详实、图片丰富的PPT汇报,还有奖牌、手编蹴鞠等.......同学们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成果,将中原文化、体育特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彰显了体院学子的创意、才华和热情。2024年11月26日,课程组根据同学们提供的实践活动作品开展展评活动,在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基础上,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作品若干,并颁发证书与奖品。
第三阶段:“行走课堂 豫见最早的中国”。2024年11月30日,课程组教师带领优秀学生代表,前往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探寻之旅,在文物古迹中认识“最早的中国”,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义。中华文明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学生们通过完成教师设置的“定点打卡”和“我与文物有话说”等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对夏朝历史有了全面了解,对夏代的文化特色和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以及夏代文化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重要性有了高度认同。

通过本学期“豫见中华文明 体会城市文脉”主题教学实践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纷纷表示,本学期的活动丰富多彩、有趣有料,真正让自己触摸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将不断增强砥砺奋进的前行力量,成为新时代坚定不移的文化传承者和推动者。课程组任课教师们表示,要继续在课程教学中讲好中华文明、中原文化和河南体育文化,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育人实践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历史自信,积极投身社会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