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体育学院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推动体育教育创新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持续推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河南体育学院秉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发挥体育院校特色优势,深化体育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应用型体育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学校在体育文化类课程中推广应用“五位循环驱动”教学模式,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协同,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增强实践本领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课程教学贯穿“问题驱动—情感驱动—能力驱动—职业驱动—理论驱动”五位循环驱动模式。具体而言,即问题驱动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驱动通过情感共鸣,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能力驱动强调实践操作,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职业驱动通过行业浸润,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与团队协作;理论驱动则是总结与升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夯实专业素养。

坚持党的创新理论与课程建设同步推进,该校开设《中华体育精神概论》等特色课程,注重结合重大体育赛事展现的中国风貌和中国力量,潜心挖掘体育教育资源,讲好新时代的体育故事、青春奋斗故事。该校《尔雅太极》《体育概论》等课程群先后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河南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入融合。结合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彰显体育特色,该校精心打造“豫见中华文明 体会城市文脉”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品牌,充分运用河南丰富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学校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广大教师将深耕教学、钻研教学的热情转化为多样化的教学探索。青年学子通过实地调研、问题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变,从“知识积累”向“价值内化”的跃迁。“河南省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心”的成功设立,为进一步增强体育教育的社会服务力,达成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双向互促,提供了重要平台。
河南体育学院系列教学改革模式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形成了“以研促学、以践强能、以产育人”的良性循环,为创新型应用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案例样本。未来,该校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切实以教育改革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