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学习心得》谢宇民

    发布日期:2018-11-20  点击:[]

    前段时间我有幸和同学老师一起前往前往有中国水长城之称的河南林州红旗渠进行红色教育。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苦战10个春秋,在还没有挖掘机铲车等重型机械设备的上世纪60年代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一箩筐,两只手,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巨峰下山腰间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劈开了太行大山,引来了漳河4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上世纪60年代之前林县人民的悲惨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低头,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在新中国成立的10年,他们将看似天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诸实施。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凭着不畏艰险、敢想敢干的劲头,奋战在悬崖绝壁之上,拼搏于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壑搭桥。青年洞、神工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体现,渠道上一块块有棱有角,裸露着道道凿痕的青石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炎黄子孙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的豪迈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创造力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尚品质,又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学习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的根基在人民,国家的力量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的根本宗旨。自古以来,“十年九旱、水贵如油”,能吃上水、用上水成为了林县人民最大的梦想。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紧紧抓住吃水用水这一主要矛盾,领导开渠挖塘,劈山饮水,解百姓之疾苦。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强化身为祖国未来的我们的担当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摒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极其堕落思想,摒弃不学习、不上课的消极观念,破除个人生活懒散、天天混吃等死的坏习惯,不断的在生活中完善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党和国家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学习红旗渠精神,砥砺奋进,艰苦奋斗。修建红旗渠的条件十分艰苦,林县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人间天河”。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深入,思想文化交融复杂激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异常严峻。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夯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思想基础,激励党员干部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战胜困难,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当前,党中央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布局,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引领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将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红旗渠最险要的路段青年洞旁,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心中重温入团誓词,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责任。“敬业、为民、踏实、奉献”,是此次红旗渠学习给我最深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做好一个21世纪的新青年、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发扬踏实肯干的作风、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不忘红旗渠精神给我带来的感悟,以一名21世纪新青年,新学生来要求自己,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尽力的影响别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还记得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这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上一条:《红旗渠学习心得》17技击班康辰凯
    下一条:《红旗渠学习心得》靳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