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概况 | 通知公告 | 新闻报道 | 科研工作 | 党群工作 | 教学工作 | 制度文件 
 
好书推荐   更多>>
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根据教育部印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全...[详细]
​12月4日,第七届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教育部将在北京设立主会场,组织开展“宪法晨读”活动。...[详细]
 
当前显示: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资源>>正文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019-10-21 08:38   审核人: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一位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转自新华社)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宪法小百科知识
下一条:党性作风100典(二十一)——:两代人的婚礼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学习出版社 | 时事报告杂志 |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 党建网 | 思想政治工作网 | 中国文明网 | 河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议使用IE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 豫ICP备15013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