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概况 | 通知公告 | 新闻报道 | 科研工作 | 党群工作 | 教学工作 | 制度文件 
 
好书推荐   更多>>
6月30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第四届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会第二次研讨会在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详细]
6月27日上午9:00,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通过钉钉云平台参加全省大中小学“牢记领袖...[详细]
 
当前显示: 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德法课程组教师参加"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想道德与法治》课2021年版绪论和第一章集体备课会
2021-10-18 07:13 卢进伟  审核人: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2021年10月17日,我院德法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想道德与法治》课2021年版绪论和第一章线上集体备课会。

备课会由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创新中心主办,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2021年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以《以问题链引导有深度的思政课教学》为题,讲述了何为有深度、有内涵、有实效的教学。她认为,问题是深度教学的“法宝”和“契机”,思政课教学切忌思想灌输,要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寻找答案。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深度研究教材,提炼教材中的理论主题,要看到教材结论背后的理论问题,看到生活现象背后的成长问题,从学生出发到教材,从问题出发到结论,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2021年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志强教授从《人生观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出发,提出了他对“人生观”部分的教学思考。他指出,“人生观”部分的教学应把握三条主线,教材逻辑的主线: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教学逻辑的主线:人--人生--人生观;理论逻辑的主线:人生之真--人生之善--人生之美。要向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再辅以案例向学生展示对人生观认识的各种不良思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2021年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玉进教授则从微观层面向大家分享了他是《如何讲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的。他强调,要亲近学生提“温度”,回到历史增“厚度”,结合现实强“效度”。谢教授以丰富的历史资料、鲜活的现实案例,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出,新时代大学生要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德法课程组教师对2021年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和第一章的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授课思路更清晰,重难点把握更准确,并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打造我院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作出贡献。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德法课程组上好开学第一课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21年版)新教材培训会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学习出版社 | 时事报告杂志 |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 党建网 | 思想政治工作网 | 中国文明网 | 河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议使用IE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 豫ICP备15013689号